在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到来。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宣言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一、背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二、内容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以下主要内容:

  1. 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2.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 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
  4. 实行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抗日战争。

三、影响

  1. 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始。
  2.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3.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在此背景下,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战争。

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1. 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在曲折中发展两党关系,尽管国民党曾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但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两党关系始终没有破裂,统一战线得到维持。
  3.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六、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束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然而,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对于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