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丹东市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积极寻求教育领域的突破,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深入解析丹东市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举措,解码其未来人才培养之道。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丹东市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新改扩建校舍123.6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全地区230余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一举措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丹东市新增城市优质学位7000余个,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109个,打破校域藩篱,成立63个教育集团。通过统筹使用教学资源和优质师资,集团化办学发展成果显著。

三、深化教育改革

丹东市教育局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体育、艺术人才库,推进中小学体育技能一贯式培养。

四、推进劳动教育

丹东市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五个清单”,开展劳动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育人发展全过程。

五、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丹东市将根据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到2027年,每年打造10所以上新优质学校,增加城市优质学位供给,实现城区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中、资源均衡。

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丹东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实施托幼一体化模式,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实现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不低于9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和普惠率不低于91%的目标。

七、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丹东市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科学确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巩固省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比在90%以上。建立优质高中对口帮扶机制,持续推进省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建设。

八、打造产教融合职教新高地

丹东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校校地企”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具备跨境电商直播、数字营销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九、企业车间进校园

丹东市推动企业车间进校园,把企业的精密机械加工等生产模块引入学院课堂教学,邀请企业技师进校指导,与学校教师形成双导师团队,建立认知实训顶岗三段式培养体系。

结语

丹东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丹东市正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