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在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成为了一种创新路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

  1. 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在基层治理中,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参与基层治理。

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1. 法治: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础,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具体措施包括:

    • 完善基层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依法办事。
    • 强化法治监督:加强对基层治理中违法行为的查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德治:德治是基层治理的灵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具体措施包括:

    • 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实践活动等,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 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树立道德典型,引导群众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倡导文明乡风: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3. 自治: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具体措施包括:

    • 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机构,提高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培育群众自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自治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 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能: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

三、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实践案例

  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区通过党建引领,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具体做法包括:

    • 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基层治理划分为若干网格,实现精细化管理。
    • 开展“法治进网格”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网格化管理,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 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共同解决基层问题。
  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发展。具体做法包括:

    • 打造“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社区服务、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形成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 开展“法治社区”建设: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方式,提高社区法治水平。
    • 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鼓励社区自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解决社区问题。

总之,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是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