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前的准备
1. 了解地震风险
- 了解地震高风险地区:如靠近断层线的地区,历史地震频发区域等。
- 评估房屋抗震能力:旧式砖瓦房抗震能力弱,现代钢筋水泥结构房屋更能抵御地震。
2. 家庭防震准备
-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家庭成员应了解地震发生时所需采取的行动,包括撤离路线,集合地点等。
- 演练预案: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大家知道应该采取怎样一个行动方案。
- 储备应急物资:准备至少72小时的饮用水、食物、急救药品和电池驱动照明工具等。
3. 固定家具
- 书柜、衣橱等大型家具必须固定到墙上:以防地震时倾倒伤人。
二、地震发生时的应对
1. 室内避震
- 趴下、掩护、稳住:迅速趴下,降低身体重心,寻找结实的桌子或床作掩护,尽量将身体,尤其是头颈部躲到桌子下面。
-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承重墙墙根、墙角,以及卫生间等空间小且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 避开危险区域: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以及玻璃和大窗户旁。
2. 室外避震
- 远离易掉落的物体:地震时,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广告招牌等都可能掉落伤人。
- 寻找开阔地区: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地方。
3. 特殊场景
- 乘车时:乘车受困时,要用手牢固抓住车内固定物体,如座椅、扶手等。
- 公共场所: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三、地震后的自救互救
1. 保持镇静
- 在地震中,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 自救互救技能
- 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 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
- 防止火灾: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3. 求救信号
- 用石块敲击等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四、总结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但通过掌握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防震减灾准备,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共同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