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其中,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创新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实践,分析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之道,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实践
项目式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例如,昌吉学院附属中学以校园农场为载体,开展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活动,将数学、英语、思政、历史等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劳动节、劳动之星评选等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电子学院开展“劳动月”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能力。例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与温州市劳动与实践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与实践课程开发。
非遗文化传承:将非遗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电子学院开展非遗体验劳育活动,引导学生守护非遗技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之道
课程体系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例如,在科学课上开展科学探究,分析土壤成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在美术课堂里,用画笔描绘基地风光。
教学方式融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例如,通过校园农场项目,让学生在农田规划设计中运用比例尺、面积计算等知识。
评价体系融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劳动表现、团队合作能力等。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学习劳动教育理论和方法。
三、结语
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实践为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探索。通过项目式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非遗文化传承等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课程体系融合、教学方式融合、评价体系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