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国地税合并,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此次合并旨在优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从国地税合并的背景、得与失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国地税合并的背景
历史背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自成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征管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改革开放后,税收征管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国税和地税两大体系。
现实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征管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复征税、征管效率低下、企业负担过重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税收职能的发挥,影响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国地税合并的得
优化税收征管: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统一了征管标准,简化了征管流程,提高了征管效率。例如,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等业务,只需到一家税务机关即可完成。
减轻企业负担:合并后,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便利性。同时,合并还减少了企业因重复纳税而产生的负担。
提高税收收入: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有效遏制了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确保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促进经济发展: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国地税合并的失
过渡期阵痛:国地税合并初期,由于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原因,部分地区的税收征管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给企业带来了不便。
技术挑战:合并后,税务机关需要整合国地税两套信息系统,这给技术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过渡期,部分地区的税收征管工作因技术问题受到影响。
人员素质:合并后,税务机关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的税收征管要求。然而,在短期内,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在人员素质方面还存在不足。
地方财政压力:国地税合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地方政府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新的税收征管体制,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加大。
四、总结
国地税合并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重大改革,其得与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