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寒假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好时机,对于我这样一个连煮面都可能糊锅的厨房小白来说,二十天掌握家常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成功地从一个连菜刀都拿不稳的新手,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做出几道拿手菜的”初级厨师”。本文将详细记录我这二十天的进阶之路,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希望能给同样想要提升厨艺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和准备工作(第1-5天)
厨房工具的认识
刚开始,我对厨房里的各种工具感到陌生和害怕。锅铲、菜刀、砧板、汤锅、炒锅…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来认识这些工具:
菜刀:我了解到菜刀分为中式菜刀、日式菜刀和西式菜刀。中式菜刀用途广泛,可以切、片、剁、拍;日式菜刀刀锋较薄,适合精细切割;西式菜刀则多用于切肉和面包。作为初学者,我选择了一把中式菜刀,因为它功能多样,适合各种基本操作。
砧板:我学习了不同材质砧板的特点。木质砧板对刀具友好,但需要定期保养;塑料砧板轻便且易清洗,适合处理生肉;竹制砧板则兼具两者的优点。我准备了两块砧板,一块用于蔬菜,一块用于肉类,避免交叉污染。
锅具:我了解了不同锅具的适用场景。炒锅适合快炒,汤锅适合炖煮,煎锅适合煎炸,奶锅适合加热少量液体。我准备了一口直径28厘米的炒锅和一口直径20厘米的汤锅,这两口锅基本能满足家常菜的需求。
基本食材的了解
认识食材是烹饪的基础。我花了两天时间学习各种常见食材的特点和保存方法:
蔬菜类:叶菜类(如菠菜、白菜)应放入保鲜袋中,并在袋子上扎几个小孔以保持透气;根茎类(如胡萝卜、土豆)可以放在阴凉干燥处;菌菇类则最好用纸袋包裹后放入冰箱。
肉类:猪肉、牛肉等红肉最好在购买后立即冷冻保存;鸡肉等禽肉可以在冰箱冷藏室保存1-2天;鱼类则应尽量在当天食用。
调味料:我学习了基础调味料的使用,如盐、糖、酱油、醋、料酒等。这些调味料是提升菜品风味的关键,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搭配原则非常重要。
简单刀工练习
刀工是厨师的基本功。我花了一天时间练习基本刀工:
切丝:先将食材切成薄片,然后将片叠起切成细条。练习了土豆丝、胡萝卜丝等。
切片:保持刀与砧板垂直,均匀用力切成片。练习了土豆片、黄瓜片等。
切块:先将食材切成条,然后将条切成块。练习了土豆块、豆腐块等。
切丁:先将食材切成片,再切成条,最后切成小丁。练习了胡萝卜丁、土豆丁等。
一开始,我的刀工非常不熟练,切出来的形状各异,厚薄不均。但我坚持每天练习,慢慢地,我的刀工有了明显进步。
基础调味料的使用
调味是烹饪的灵魂。我花了一天时间学习基础调味料的使用:
盐:是最基本的调味料,能提鲜、增味、防腐。我学习了在不同菜品中盐的使用时机,如炒菜时在快出锅前放盐,可以保持蔬菜的脆嫩;炖肉时早放盐,可以使肉质更加入味。
糖:不仅能提供甜味,还能中和咸味、提鲜、增加光泽。我学习了糖在烹饪中的多种用途,如红烧时加糖可以上色,炒青菜时加少许糖可以保持蔬菜的翠绿。
酱油:提供了咸味和鲜味,还能增加菜肴的色泽。我了解到生抽适合调味,老抽适合上色,而蒸鱼豉油则专门用于蒸鱼。
醋:能去腥解腻,增加酸味,还能保持蔬菜的色泽。我学习了不同种类醋的特点,如香醋适合凉拌,米醋适合做糖醋菜。
料酒:主要用于去腥增香,特别适合烹饪肉类和鱼类。我学会了在烹饪前用料酒腌制肉类,可以有效去除腥味。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掌握了厨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简单菜品的掌握(第6-10天)
炒菜的基本技巧
炒菜是中国烹饪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我花了两天时间学习炒菜的基本技巧:
火候控制:我了解到炒菜需要”旺火快炒”,这样可以保持食材的鲜嫩和营养。同时,我也学习了不同食材需要不同的火候,如绿叶蔬菜需要大火快炒,而根茎类蔬菜则需要中火慢炒。
油温判断:我学会了通过观察油的状态来判断油温。当油面出现轻微波动,油面周围有少量青烟时,油温约为三四成热,适合滑炒;当油面有明显波动,油面周围有大量青烟时,油温约为七八成热,适合爆炒。
食材下锅顺序:我了解到不同食材需要不同的下锅顺序。一般来说,难熟的食材先下锅,易熟的食材后下锅;肉类先下锅,蔬菜后下锅;根茎类先下锅,叶菜类后下锅。
蒸煮的基础方法
蒸煮是保持食材原汁原味的健康烹饪方式。我花了一天时间学习蒸煮的基础方法:
蒸制技巧:我了解到蒸制时需要先将水烧开再放入食材,这样可以保证食材受热均匀;蒸制的时间需要根据食材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调整,一般蔬菜需要3-5分钟,鱼类需要8-10分钟,肉类则需要15-20分钟。
煮制技巧:我学习了煮制时需要先将水烧开再放入食材,这样可以减少营养流失;煮制时可以加入少许盐和油,这样可以保持食材的色泽和口感。
几道简单家常菜的制作
在这一阶段,我尝试制作了几道简单的家常菜:
1. 西红柿炒鸡蛋
这是最简单的家常菜之一,也是我的第一道”成功之作”。
食材:西红柿2个,鸡蛋3个,盐适量,糖少许,食用油适量。
步骤:
- 西红柿洗净切块,鸡蛋打散备用。
- 热锅冷油,油温升高后倒入蛋液,快速炒至凝固后盛出备用。
- 锅中留底油,放入西红柿块,中火炒至出汁。
- 加入少许糖提鲜,然后倒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均匀。
- 最后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心得:这道菜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好吃并不容易。我第一次做的时候,西红柿炒得太烂,鸡蛋炒得太老。后来我调整了火候和时间,西红柿炒至微微出汁但保持形状,鸡蛋炒至嫩滑但不老,这样炒出来的菜品口感更好。
2. 清炒时蔬
食材:任意时蔬(如菠菜、油菜、小白菜等)300克,大蒜2瓣,盐适量,食用油适量。
步骤:
- 蔬菜洗净沥干,大蒜切末备用。
- 热锅冷油,油温升高后放入蒜末爆香。
- 放入蔬菜,大火快速翻炒。
- 蔬菜变软后,加入适量盐调味,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心得:炒蔬菜的关键是”大火快炒”,这样可以保持蔬菜的翠绿和脆嫩。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火候不够,蔬菜炒出来软塌塌的,颜色也不好看。后来我加大了火候,缩短了烹饪时间,炒出来的蔬菜色泽鲜亮,口感脆嫩。
3. 蒸蛋羹
食材:鸡蛋3个,温水150毫升,盐少许,香油几滴,葱花适量。
步骤:
- 鸡蛋打散,加入温水和少许盐,搅拌均匀。
- 将蛋液过筛,去除泡沫和蛋筋,这样蒸出来的蛋羹会更加嫩滑。
- 蒸锅中加水烧开,放入蛋液,盖上盖子,中火蒸10-12分钟。
- 取出后撒上葱花,滴几滴香油即可。
心得:蒸蛋羹的关键是蛋液和水的比例,以及火候的控制。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直接用了冷水,结果蛋羹表面有很多孔洞,口感也不够嫩滑。后来我了解到应该用温水,并且蛋液要过筛,这样蒸出来的蛋羹才会嫩滑如布丁。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烹饪技巧,能够独立制作几道简单的家常菜。虽然菜品还不够精致,但已经能够满足日常饮食需求。
第三阶段:进阶技巧和复杂菜品(第11-15天)
调味平衡的掌握
在这一阶段,我开始学习如何掌握调味的平衡,使菜品更加美味:
五味调和:我了解到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一道成功的菜品应该有多种味道的层次,而不是单一的味道。
调味顺序:我学习了调味的顺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先放盐和酱油等基础调味料,再放糖和醋等调味料,最后放葱花和香菜等提香调料。
调味量的掌握:我了解到调味料的用量需要根据食材的特性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盐的用量应该适中,过多会掩盖食材的原味;糖的用量应该少量多次,避免过甜;醋的用量应该根据菜品的特点调整,有些菜品需要明显的酸味,有些则只需要淡淡的酸味。
不同烹饪方法的结合
在这一阶段,我开始尝试将不同的烹饪方法结合起来,制作更加复杂的菜品:
蒸炒结合:如蒸鱼后浇上炒制的酱汁,这样可以保持鱼肉的鲜嫩,同时增加菜品的层次感。
煮炸结合:如先煮后炸的炸猪排,这样可以保证猪肉的熟透,同时外酥里嫩。
煎炖结合:如先煎后炖的红烧肉,这样可以增加肉类的香气,同时使肉质更加软烂。
几道稍复杂家常菜的制作
在这一阶段,我尝试制作了几道稍复杂一些的家常菜:
1. 红烧肉
食材:五花肉500克,冰糖30克,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2勺,八角2个,桂皮1小块,香叶2片,姜3片,葱2根,盐适量。
步骤:
- 五花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冷水下锅,加入料酒和姜片,焯水后捞出洗净备用。
- 热锅冷油,放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并呈琥珀色。
- 放入焯好水的五花肉,翻炒均匀,使每块肉都裹上糖色。
- 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翻炒均匀。
- 加入足量热水,放入八角、桂皮、香叶、葱段,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 最后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大火收汁即可。
心得:红烧肉的关键在于糖色的炒制和火候的控制。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炒糖色时火候过大,糖炒糊了,肉有一股苦味。后来我学会了用小火慢慢炒糖色,观察糖的颜色变化,当糖融化并呈琥珀色时立即下肉,这样炒出来的红烧肉色泽红亮,味道鲜美。
2. 麻婆豆腐
食材:嫩豆腐1盒,猪肉末100克,郫县豆瓣酱2勺,花椒粉1勺,生抽1勺,料酒1勺,水淀粉适量,葱花适量,蒜末适量,姜末适量。
步骤:
- 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用盐水浸泡5分钟后捞出备用。
- 热锅冷油,放入猪肉末,炒至变色出油。
- 加入蒜末、姜末爆香,再加入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
- 加入料酒、生抽,翻炒均匀。
- 加入足量热水,放入豆腐块,轻轻推散,避免弄碎豆腐。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5分钟,使豆腐充分入味。
- 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撒上花椒粉和葱花即可。
心得:麻婆豆腐的关键在于豆腐的处理和火候的控制。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直接将豆腐放入锅中煮,结果豆腐碎得不成样子。后来我学会了先将豆腐用盐水浸泡,增加豆腐的韧性,并且在煮豆腐时轻轻推散,避免用力翻炒,这样豆腐就能保持完整的形状。
3. 糖醋排骨
食材:排骨500克,白糖3勺,醋2勺,料酒1勺,生抽1勺,盐适量,姜片3片,葱段2根,食用油适量。
步骤:
- 排骨洗净切段,冷水下锅,加入料酒和姜片,焯水后捞出洗净备用。
- 热锅冷油,放入排骨,煎至两面金黄。
- 加入白糖,小火炒至糖融化并呈琥珀色。
- 加入醋、生抽、料酒,翻炒均匀。
- 加入足量热水,放入葱段,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 最后大火收汁,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翻炒均匀即可。
心得:糖醋排骨的关键在于糖醋比例的掌握和火候的控制。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糖放得太多,醋放得太少,吃起来太甜,不够开胃。后来我调整了糖醋的比例,糖和醋的比例约为3:2,这样炒出来的糖醋排骨酸甜适中,非常开胃。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掌握了调味的平衡和不同烹饪方法的结合,能够独立制作几道稍复杂一些的家常菜。虽然还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但已经能够做出几道拿手菜了。
第四阶段:创新与提升(第16-20天)
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菜谱
在这一阶段,我开始尝试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菜谱,制作更加符合个人喜好的菜品:
调整辣度:我了解到可以通过调整辣椒的用量来控制菜品的辣度。喜欢辣的可以增加辣椒的用量,不喜欢辣的可以减少辣椒的用量或者用甜椒代替。
调整甜度:我学会了通过调整糖的用量来控制菜品的甜度。喜欢甜的可以增加糖的用量,不喜欢甜的可以减少糖的用量或者用其他调味料代替。
调整咸度:我掌握了通过调整盐和酱油的用量来控制菜品的咸度。喜欢咸的可以增加盐和酱油的用量,不喜欢咸的可以减少盐和酱油的用量或者用其他调味料代替。
菜品摆盘和美观度提升
在这一阶段,我开始关注菜品的摆盘和美观度,使菜品不仅好吃,而且好看:
色彩搭配:我学会了通过不同食材的色彩搭配来提升菜品的视觉效果。如绿色的蔬菜、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鸡蛋,搭配在一起色彩鲜艳,非常诱人。
摆盘技巧:我了解到简单的摆盘技巧可以大大提升菜品的档次。如将菜品放在盘子的一侧,留出适当的空白;或者将食材切成均匀的形状,整齐地摆放在盘中。
装饰点缀:我学会了用一些简单的装饰来点缀菜品,如用香菜叶、胡萝卜丝、芝麻等作为装饰,可以使菜品更加精致。
宴客菜品的准备
在这一阶段,我开始尝试制作一些适合宴客的菜品,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
1. 可乐鸡翅
食材:鸡翅中10个,可乐1罐,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1勺,姜片3片,葱段2根,盐适量。
步骤:
- 鸡翅洗净,两面各划两刀,方便入味。
- 鸡翅冷水下锅,加入料酒和姜片,焯水后捞出洗净备用。
- 热锅冷油,放入鸡翅,煎至两面金黄。
- 加入生抽、老抽,翻炒均匀。
- 倒入可乐,没过鸡翅,放入葱段。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20分钟。
- 最后大火收汁,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翻炒均匀即可。
心得:可乐鸡翅是宴客的佳品,制作简单,味道鲜美。第一次做的时候,我可乐放得太多,导致收汁时间过长,鸡翅有些烂。后来我学会了控制可乐的用量,刚好没过鸡翅即可,这样炖出来的鸡翅外皮Q弹,内里鲜嫩,非常受欢迎。
2. 宫保鸡丁
食材:鸡胸肉300克,花生米50克,干辣椒10个,花椒1勺,葱2根,姜3片,蒜3瓣,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1勺,糖1勺,醋1勺,水淀粉适量,盐适量。
步骤:
- 鸡胸肉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用料酒、生抽、水淀粉腌制15分钟。
- 花生米过油炸至金黄,捞出备用。
- 干辣椒切段,葱切段,姜蒜切末备用。
- 热锅冷油,放入鸡丁,滑炒至变色后盛出备用。
- 锅中留底油,放入花椒、干辣椒,小火炒出香味。
- 加入姜蒜末爆香,再放入鸡丁,翻炒均匀。
- 加入生抽、老抽、糖、醋,翻炒均匀。
- 最后加入花生米和葱段,快速翻炒均匀即可。
心得:宫保鸡丁是一道经典的川菜,麻辣鲜香,非常开胃。第一次做的时候,我花椒放得太多,吃起来太麻,而且花生米炸得过老,不够酥脆。后来我学会了控制花椒的用量,并且将花生米炸至微微变色即可,这样炒出来的宫保鸡丁麻辣适中,花生米酥脆,非常受欢迎。
3. 清蒸鲈鱼
食材:鲈鱼1条(约500克),葱2根,姜3片,蒸鱼豉油3勺,料酒1勺,食用油适量,香菜适量。
步骤:
- 鲈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两侧各划几刀,方便入味。
- 鱼身用厨房纸巾擦干,鱼肚和鱼身下垫上姜片和葱段。
- 鱼身上淋上料酒,腌制10分钟去腥。
- 蒸锅中加水烧开,放入鱼,大火蒸8-10分钟。
- 取出后倒掉盘中多余的汤汁,去掉鱼身上的姜片和葱段。
- 在鱼身上铺上新的葱丝和姜丝。
- 淋上蒸鱼豉油。
- 热锅烧油,油热后均匀地淋在葱姜丝上。
- 最后撒上香菜即可。
心得:清蒸鲈鱼是一道清淡鲜美的菜品,对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技巧要求较高。第一次做的时候,我蒸的时间过长,鱼肉有些老,而且没有及时去掉多余的汤汁,导致鱼肉有些腥。后来我学会了掌握蒸制的时间,一般500克的鱼蒸8-10分钟即可,并且及时倒掉多余的汤汁,这样蒸出来的鲈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菜谱的能力,还学会了提升菜品美观度的技巧,能够制作几道适合宴客的菜品。虽然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但已经能够自信地为家人和朋友烹饪美食了。
总结与心得体会
二十天学习的收获
通过这二十天的学习和实践,我从一个厨房小白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制作多种家常菜的”初级厨师”。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烹饪技巧,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菜谱,以及如何提升菜品的美观度。
具体来说,我的收获包括:
基本技能的掌握:我学会了刀工、火候控制、调味等基本技能,这些是烹饪的基础。
多种烹饪方法的掌握:我掌握了炒、蒸、煮、炖、煎等多种烹饪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食材和菜品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
调味能力的提升:我学会了如何掌握调味的平衡,使菜品更加美味。
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学会了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菜谱,制作更加符合个人喜好的菜品。
审美能力的提升: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摆盘技巧和装饰点缀来提升菜品的美观度。
厨艺提升的关键点
在这二十天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总结出几个厨艺提升的关键点:
基础知识的学习:烹饪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工具的使用和基本的烹饪原理,才能做出美味的菜品。
不断的实践:烹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各种烹饪技巧。即使是简单的菜品,也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做出完美的味道。
善于总结和反思:每次烹饪后,我都会总结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只有善于总结和反思,才能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
保持耐心和热情:烹饪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从准备食材到烹饪完成,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只有保持对烹饪的热情,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不断进步。
勇于尝试和创新:烹饪不仅仅是按照菜谱做菜,还需要勇于尝试和创新。只有不断尝试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做出更加美味的菜品。
对未来烹饪的规划
通过这二十天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未来的烹饪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深入学习专业烹饪技巧:我计划未来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烹饪技巧,如刀工的精细训练、不同菜系的特点和技巧等。
尝试更多样化的菜品:我计划尝试制作更多样化的菜品,如不同菜系的特色菜品、烘焙甜点、西餐等,丰富自己的烹饪技能。
学习食材的营养搭配:我计划学习食材的营养搭配知识,使自己的烹饪不仅美味,而且健康。
记录和分享烹饪心得:我计划通过写博客或制作视频的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与更多的烹饪爱好者交流和学习。
参加烹饪课程或比赛:我计划未来参加一些烹饪课程或比赛,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竞争,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
总之,这二十天的学习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烹饪技能,还培养了对烹饪的兴趣和热情。我相信,只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不断实践的精神,我的烹饪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做出更加美味的菜品。
通过这篇文章,我详细记录了自己从厨房小白到能够独立制作多种家常菜的二十天进阶之路,分享了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同样想要提升厨艺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让大家都能在烹饪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享受烹饪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