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化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新,旨在探索未来课堂的新路径。这一变革不仅关注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政策支持与教师队伍建设

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为化学教育的革新提供了政策支持。该计划的核心目标为“补足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到2035年实现全省中小学科学教师数量与质量“双配齐”,并要求50%以上的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

  • 分阶段推进科学教师足额配齐,到2030年,城区中小学科学教师将全部按国家标准配齐。
  • 创新培养模式,包括定向输送、公费师范生、’省优’计划、智能赋能等。
  • 建立城乡教师轮岗机制,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 引进高校复合型人才,充实教研员队伍。

二、课程改革与实验教学方法

黑龙江省的化学教育改革着重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1. 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以学习进阶理论为指导,从梳理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学习进阶图谱入手,探索基于学习进阶分析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设计。

  2. 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通过分析、猜想、假设、发现与验证,突出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跨学科教学:提倡化学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智能赋能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提高学习效率。

三、AI课堂与人工智能教育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信息工程系推出的AI课堂项目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要革新。通过结合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课程团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深度的学习体验。

AI课堂的核心特点包括:

  • 深入讲解人工智能最新发展。
  •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四、大思政格局下的实验教学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黑龙江化学教育的重要方向。通过挖掘实验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在实践中使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具备扎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五、总结

黑龙江省化学教育的革新探索为未来课堂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政策支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AI课堂的应用以及大思政格局下的实验教学,黑龙江化学教育正迈向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