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活组织检查(Biopsy)是医学诊断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它通过获取病变组织的样本,对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和预后。本文将详细介绍活组织检查的常见诊断方法、实用技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常见诊断方法

1. 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活组织检查方法,通过细针将病变组织从体内取出。根据穿刺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 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适用于浅表部位或靠近体表的病变,如甲状腺结节、乳腺肿块等。
  • 粗针穿刺活检:适用于深部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如肝脏、肺脏等。
  • 经皮穿刺活检: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如CT引导下肝脏活检。

2. 开放性活检

开放性活检是通过手术方法取得病变组织,适用于较大或深部病变的检查。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 切除活检:将病变组织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一并切除。
  • 楔形活检:将病变组织楔形切除,适用于较小病变的检查。
  • 部分切除活检:只切除病变组织的一部分。

3. 胶囊内镜活检

胶囊内镜活检是一种新兴的活检方法,通过口服胶囊内镜进入消化道,实时观察并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实用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活检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活检方法。例如,对于表浅的乳腺肿块,可选择FNA;而对于肝脏肿瘤,则可能需要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2.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评估手术风险。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术中操作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根据活检方法,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和角度,避免损伤邻近器官。

4. 样本处理

活检组织取出后,应立即进行固定、染色和切片处理,以便病理科医师进行病理学检查。

5. 术后随访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临床应用

活组织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常见应用场景:

  • 乳腺癌、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 炎症、感染、良性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 恶性肿瘤的分期、预后评估。

总结

活组织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掌握常见诊断方法和实用技巧,有助于提高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