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7年,我国高校设置工作经历了诸多变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深入。本文将揭秘2017年高校设置背后的故事与趋势,为读者呈现一幅高校设置的全景图。
高校更名趋势:去“职业”化
近年来,高校更名成为一种趋势。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至少有65所高校去掉“职业”二字。这一现象反映了高校对提升自身形象和办学层次的追求。例如,泸州医学院历经多次更名,从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到西南医科大学,体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高校更名四大动向
- 地域扩大:部分高校在更名时,将涉及的地域范围扩大,如泸州医学院从泸州医学专科学校更名而来,后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再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 性质类别改变:高校更名时,常常实现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到大学的更迭,如部分学校从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学院,再更名为大学。
- 学科类型用词时尚化、综合化:高校更名时,学科类型的用词趋向时尚、综合,如用“金融”取代“财政税务”。
- 去“职业”化:如前所述,部分高校去掉“职业”二字,以提升学校形象。
高校行政机构改革
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这一政策旨在提升高校行政服务效能,减少行政机构冗杂现象。
高校设置规划与论证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三五”高校设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措施。各省份根据存量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主要学科专业布局和办学规模,科学制定本地区“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
新设高校与更名高校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涉及新设本科学校、更名大学、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等。这些高校的设置和更名,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高校设置背后的故事与趋势
2017年高校设置背后,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去“职业”化、行政机构改革、高校设置规划与论证等,都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结语
2017年高校设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国高校设置将继续遵循国家政策,以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