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司法实践中,追加被执行人是一项重要的程序,它涉及到法律的边界、实务操作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权益保护。本文将围绕追加被执行人的规定,从法律角度出发,结合实务案例,解析常见疑问,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法律程序。

一、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律依据

1.1 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有权追加被执行人。

1.2 执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对追加被执行人的条件和程序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二、追加被执行人的条件

2.1 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

当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可以追加其他有财产的人为被执行人。

2.2 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

被执行人故意将其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逃避执行,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他人为被执行人。

2.3 共同债务

被执行人与他人共同承担债务,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他人为被执行人。

三、追加被执行人的程序

3.1 申请追加

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追加被执行人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

3.2 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3.3 裁定追加

经调查核实,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追加条件的,应当裁定追加被执行人。

四、常见疑问解答

4.1 问:追加被执行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追加被执行人需要满足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恶意转移财产、共同债务等条件。

4.2 问:追加被执行人的程序是怎样的?

答:追加被执行人的程序包括申请追加、调查核实、裁定追加等步骤。

4.3 问:追加被执行人后,被执行人的义务有哪些?

答:追加被执行人后,被执行人仍需履行原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五、实务案例解析

5.1 案例一

某公司欠王某100万元债务,经法院判决,该公司无力偿还。在执行过程中,王某发现该公司将财产转移至其子公司名下,王某遂申请追加该子公司为被执行人。

5.2 案例二

甲、乙共同向丙借款50万元,甲无力偿还,乙愿意代为偿还。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追加乙为被执行人,乙履行了还款义务。

六、结语

追加被执行人是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律依据、追加条件、程序以及常见疑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追加被执行人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