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丹阳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成果。本文将深入解读丹阳教育新篇章,探讨教育信息时代变革的奥秘。

一、以“示径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丹阳市以“示径课堂”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1. 教育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丹阳市挖掘本土教育家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的教育思想,将其融入“示径课堂”的实践中。这些教育家强调“教,注重指导门径;学,力求自主”,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学习能力。

2. “示径课堂”的具体实施

丹阳市组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34所学校,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开展《示径课堂:丹阳教育家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生研究》。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实践、评价改革等途径,将教育家的思想力转化为行动力、创新力和生产力。

二、教育信息时代的变革

丹阳市积极应对教育信息时代的挑战,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教育现代化:

1. 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与培训

丹阳市投入7700万元,在全市配备了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同时,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术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2.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丹阳市教育局编印了语文、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电子白板学习教材,引导教师顺应形势的变化,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3. 教育评价改革

丹阳市加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改革,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实施发展性、增值性评价,使学科质量评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三、丹阳教育改革的成果与启示

丹阳市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通过“示径课堂”等教学改革,丹阳市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

2.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丹阳市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实践、评价改革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3.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丹阳市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教育信息时代变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总之,丹阳市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示径课堂”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育信息时代的挑战,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