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解析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实践,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案例一:潍坊市潍城区仓南路学校——红色德育校本实践体系
案例背景
仓南路学校以传承红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构建了“三段六课程”红色德育校本实践体系。
案例解析
- 顶层设计:学校组建“红色基因解码组”,梳理精神谱系,分学段设计课程,编写《泥版画教程》,建立“两库一阵地一平台”。
- 课程创新:低年级学唱红歌、讲红色故事,中年级制作战役泥版画、学党史,高年级创作诗词泥版画,将美术、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
- 环境浸润:用200余幅学生创作的泥版画打造“星火燎原”红色德育阵地,校园内红色元素随处可见。
- 实践育人:开展少先队活动、节日主题教育,联动家校社共建“红色驿站”,以画刻泥版画、诵读诗词、讲红色故事等丰富形式,传承红色精神。
- 评价机制:采用过程性、阶段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红领巾奖章”与“红色星火”晋级制度,全方位激励学生成长。
案例启示
通过课程设置、环境营造、实践育人等方面的创新,将红色文化融入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二: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德育金种子日历”
案例背景
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以二十四节气为序,以传统节日为引,以园本课程为壤,将文化传承与品德培育融入孩子的成长轨迹。
案例解析
- 传统节日体验:清明踏青、端午制香囊、中秋赏月等习俗体验,触摸文化基因。
- 节气物候观察:惊蛰听雷、小满识麦、霜降绘秋等自然观察,感悟生命智慧。
- 成长节点仪式:开学礼、毕业季、儿童节、爱园日等仪式,见证蜕变,学会感恩与担当。
- 品德养成实践:母亲节的祝福、雷锋日的互助、重阳节的敬老爱老等行动,学会爱与责任。
- 社会化链接:爱老敬老、亲子公益市集、社会实践活动,品德教育走出园所,扎根大地。
案例启示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良好品德。
案例三:奥克斯实验小学——“非遗文化家长进课堂”
案例背景
奥克斯实验小学开展“非遗文化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代表化身文化使者,传播非遗文化。
案例解析
- 昆曲、古瓷烧制等非遗项目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实践体验与活态展演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非遗项目。
- 剪纸、桑蚕丝织技艺体验:让孩子们化身非遗小匠人,体验剪纸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 端午节主题活动:介绍端午节相关知识,讲解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的由来和寓意。
- 皮影戏《哪吒闹海》演绎:让孩子们感受皮影戏的古今演变,亲手制作皮影道具。
案例启示
通过家长进课堂的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结语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实践,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设置、环境营造、实践育人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