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题目,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还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深入解析这道难题,探讨其背后的挑战与突破。

难题解析

题目回顾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道难题如下:

题目:设函数\(f(x)=x^3-3x^2+4x+2\),若存在实数\(a\)\(b\),使得\(\frac{f(a)}{a-1}=\frac{f(b)}{b-1}\),求实数\(a\)\(b\)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

  1. 构造方程:根据题目条件,可以构造出以下方程: $\( \frac{f(a)}{a-1}=\frac{f(b)}{b-1} \Rightarrow \frac{a^3-3a^2+4a+2}{a-1}=\frac{b^3-3b^2+4b+2}{b-1} \)$
  2. 化简方程:将上述方程进行化简,得到: $\( a^3-3a^2+4a+2=b^3-3b^2+4b+2 \)$
  3. 构造函数:构造函数\(g(x)=x^3-3x^2+4x+2\),并分析其性质。
  4. 求解范围:通过分析函数\(g(x)\)的性质,求解实数\(a\)\(b\)的取值范围。

解题步骤

  1. 求导数:对函数\(g(x)\)求导,得到: $\( g'(x)=3x^2-6x+4 \)$
  2. 求极值点:令\(g'(x)=0\),解得\(x=1\)\(x=\frac{2}{3}\)
  3. 分析函数性质:根据导数的符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x<\frac{2}{3}\)时,\(g'(x)>0\),函数\(g(x)\)单调递增;
    • \(\frac{2}{3}<x<1\)时,\(g'(x)<0\),函数\(g(x)\)单调递减;
    • \(x>1\)时,\(g'(x)>0\),函数\(g(x)\)单调递增。
  4. 求解\(a\)\(b\)的取值范围:根据函数\(g(x)\)的性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a<\frac{2}{3}\)\(a>1\)时,\(\frac{f(a)}{a-1}\)为正;
    • \(\frac{2}{3}<a<1\)时,\(\frac{f(a)}{a-1}\)为负;
    • \(b<\frac{2}{3}\)\(b>1\)时,\(\frac{f(b)}{b-1}\)为正;
    • \(\frac{2}{3}<b<1\)时,\(\frac{f(b)}{b-1}\)为负。 因此,实数\(a\)\(b\)的取值范围均为\(\left(\frac{2}{3},1\right)\)

挑战与突破

挑战

  1. 解题思路的多样性:这道题目要求学生具备多种解题思路,如构造方程、化简方程、构造函数等。
  2. 数学知识的综合性:题目涉及函数、导数、极值等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3. 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保持逻辑思维的严谨性,避免出现错误。

突破

  1. 解题方法的创新: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解题方法,如构造函数、分析函数性质等。
  2. 数学思维的培养:这道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挑战与突破的平衡: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挑战与突破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勇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又要保持解题过程的严谨性。

总结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难题不仅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题目,更是一道具有启示意义的题目。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挑战与突破的背后,是数学知识的综合性、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这道题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