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再次聚焦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颁发给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本文将深入揭秘2019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探讨他们背后的故事和科学创新的幕后英雄。
未来科学大奖概述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发起,旨在奖励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大奖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领域,每个领域设有100万美元的奖金。
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生命科学奖
获奖者:张亭栋、王振义
成就:张亭栋教授和王振义教授因发现和开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新疗法而获得生命科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在治疗APL中的疗效,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物质科学奖
获奖者:杨振宁、李政道
成就: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物质科学奖。他们的研究挑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者:陈省身
成就:陈省身教授因在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学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数学领域的多个分支的发展,为现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获奖者背后的故事
张亭栋、王振义
张亭栋教授和王振义教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们通过对APL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在治疗APL中的疗效。这一发现为AP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振宁、李政道
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理论挑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他们的研究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陈省身
陈省身教授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涉及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创新的幕后英雄
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只是科学创新的一小部分,背后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在为人类的进步努力。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未知领域,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2019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展现了科学创新的魅力和力量。他们的成就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福祉,也为后世的科学家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创新的幕后英雄致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继续创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