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研究计划书是开启博士研究旅程的关键。本文将深入解析中国史研究计划书的结构、内容要点以及撰写技巧,为有意从事中国史研究的学者提供实战攻略。

一、研究计划书的基本结构

1. 封面

封面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学院及专业等信息。

2. 摘要

摘要是对研究计划书的简要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预期成果等。

3. 引言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应明确、具体,内容应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历史分析法等,并说明技术路线。

6.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应包括研究成果的形式、预期的影响等。

7. 研究进度安排

列出研究进度安排,包括各个阶段的任务、时间节点等。

8. 参考文献

列出撰写研究计划书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点解析

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部分应阐述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应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内容应具体、明确。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与课题特点相符,技术路线应清晰、可行。

4.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学术研究或社会实践有积极影响。

5. 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进度安排应合理、可行,确保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实战攻略

1. 深入了解研究课题

在撰写研究计划书之前,要充分了解研究课题,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

2. 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应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内容应具体、明确。

3.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 合理安排研究进度

制定详细的研究进度安排,确保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5. 注重文献综述

在撰写研究计划书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6. 突出创新点

在研究计划书中,要突出研究的创新点,体现研究的价值。

7. 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

在撰写研究计划书时,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份中国史研究计划书的案例:

1. 标题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商业发展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2. 摘要

本文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商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3. 引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商业中心。本文旨在探讨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探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研究内容:以苏州为中心,分析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历史分析法。

技术路线:首先,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对苏州地区的商业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最后,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6.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揭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为我国商业发展提供借鉴。

7. 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梳理(1个月);第二阶段,实地考察(2个月);第三阶段,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3个月)。

8. 参考文献

[1] 张宏杰.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李光地. 江南地区商业发展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 王晓峰. 苏州商业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五、总结

撰写中国史研究计划书是博士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了解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并注重文献综述和创新点,有助于提高研究计划书的质量。希望本文能为从事中国史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