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这座位于辽宁省东部的边境城市,近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引人注目。随着新校区的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及创新的教育模式,丹东正努力塑造未来一代,为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树立典范。

新校区建设与教育资源扩充

近年来,丹东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例如,丹东市实验中学和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的投入使用,为当地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丹东市实验中学总用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容纳1600名学生,设施达到全市一流建设标准。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则提供了1620个公办学位,优化了丹东新区的办学格局。

丹东一中异地新建项目也于2021年启动,投资29152.30万元,总建筑面积56412.75平方米。新校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还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城市北部聚集人气,推动经济发展。

优质作业资源的投入使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双减”工作精神,丹东市教育局组织优质师资团队自主研发了《丹东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作业资源》。这套资源包含小学至初中的10个学科作业资源,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能力导向,聚焦核心素养。电子版资源的提供,方便教师筛选重组,服务师生线上教学与学习,有效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水平。

校际合作与德育工作

丹东市积极推动校际合作,如丹东二中与本地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观摩交流活动。这种跨地域协同育人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优化管理,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补贴政策吸引优秀学子

丹东市提出的“万名学子留丹来丹”补贴政策,旨在吸引更多在校学生留在丹东,助力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政策包括经济补贴、门票折扣等优惠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感,也让他们能更多地参与到地方文化生活当中。

辽东学院:边境城市的高等教育名片

辽东学院,作为辽宁省公办院校中招生分数最低的大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学科资源吸引了许多学子的目光。学院不仅注重教学质量,还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结语

丹东市通过新校区建设、优质作业资源的投入、校际合作、补贴政策以及辽东学院等举措,正在塑造未来一代。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丹东市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也为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