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诗题与背景
《渡荆门送别》的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背景。荆门是古代楚国的边关,诗人李白在游历江南时,途径此地,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送别诗。
二、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点明了诗人从荆门出发,游历楚国的情景。这里的“渡远”和“来”都带有强烈的动态感,让人感受到诗人旅途的艰辛和期待。
三、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诗人沿途的景色。山随着平野的延伸而逐渐消失,江水则奔腾不息,流入辽阔的荒原。这里的“山随平野尽”和“江入大荒流”形象地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宏大和壮美。
四、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描绘了一幅月夜江上的壮丽景象。诗人将月亮比作天镜,云彩比作海楼,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五、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虽然远行万里,但仍然怀念故乡的水,仿佛故乡的水在万里之外陪伴着他。
六、千古魅力与诗人情思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具有以下千古魅力和诗人情思:
- 意境优美: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象,如山、水、月、云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想象丰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情感真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旅途的感慨,都表现出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 语言精炼:诗歌语言简练,却富有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之,《渡荆门送别》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