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地区,其教育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近年来,内蒙古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本文将揭秘内蒙古教育的新动向,探讨其在创新与传承中的平衡之道。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
内蒙古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通过强化理论宣传、构建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等措施,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1. 强化理论宣传阐释新模式
组建青年师生宣讲团、博士宣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等,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示范宣讲,打造青年理论学习宣讲品牌。
2. 构建思政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立足自治区历史文化特色和红色教育资源,挖掘红色校史故事,打造特色大思政课品牌。
3. 营造文化育人新环境
实施中华文明礼仪提升工程,开展“寻礼记”中华美德传习、优秀文化传承、文明礼仪传播活动,打造校园原创文化作品。
二、北疆文化传承与创新
内蒙古积极推动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青年社群为载体,加强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青年社群坚定文化认同
围绕北疆文化精心布局,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以“乐见北疆·青春蒙古马”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青少年文化品牌建设。
2. 非遗盲盒,零零后带你点亮文化技能树
将北疆文化内涵纳入共青团助力“六个行动”总体布局,构建思想浸润、品牌塑造、实践养成宣传体系。
3. 国潮出圈,共青团携手新时代上大分
以北疆文化青少年宣传推广工作为切入点,启动青年文化传承人寻找计划、打造北疆文化青春传承项目、举办“乐动北疆”短视频征集活动。
三、艺术教育携手地方,数字技术传承文脉
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高校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运用数字技术传承文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1. 赓续文脉 创新发展——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作品展
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与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共同打造展览,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丽景色与独特文化转化为全方位体验。
2. 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运用AR、VR互动体验、传感器技术以及手机端开发的小程序等数字化方式,将呼伦贝尔的独特魅力生动且深入地呈现给广大观众。
四、非遗教育传承创新
内蒙古积极推动非遗教育传承创新,聚焦非遗传承保护与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非遗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以及非遗融入学科建设的新实践。
1. 高校非遗教育与创造性转化协同创新研讨会
专家学者共话非遗教育传承创新,为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贡献智慧。
2. 非遗融入学科建设新实践
探索非遗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学科建设。
五、总结
内蒙古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未来,内蒙古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