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表扬实验,也被称为“斯坦福幼儿园表扬实验”,是20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他的同事们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一项著名实验。该实验揭示了表扬对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行为的影响,对于理解表扬的力量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背景
在实验中,研究者将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表扬,另一组则不给予任何表扬。两组儿童在完成任务后,都被要求参与一个“打电报”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儿童需要用木槌敲击一个装置,以发送电报。实验者会告诉儿童,如果他们敲击正确,将会得到奖励。
实验过程
- 任务分配:两组儿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任务中,一组儿童在完成任务后得到了表扬,而另一组则没有。
- 打电报游戏:在完成任务后,所有儿童都参与了“打电报”游戏。
- 观察与记录:研究者观察了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记录了他们的反应。
实验结果
- 表扬组:接受表扬的儿童在“打电报”游戏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坚持性,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并且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
- 未表扬组:未接受表扬的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和坚持性,更容易放弃,并且在面对困难时较为沮丧。
实验结论
斯坦福表扬实验表明,表扬对于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以下是实验的主要结论:
- 表扬增强自我效能感:接受表扬的儿童在后续的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
- 表扬促进积极行为:表扬可以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积极行为,如尝试新事物、坚持完成任务等。
- 表扬影响情绪:表扬可以改善儿童的情绪,使其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
实验启示
斯坦福表扬实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以下启示:
- 合理运用表扬:表扬应基于儿童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表扬或虚假表扬。
-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表扬应关注儿童的进步和努力,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 个体化表扬: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表扬。
总结
斯坦福表扬实验揭示了表扬的力量,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表扬,关注儿童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