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本文将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 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 问题导向:教学活动围绕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 多元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 跨学科融合: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提供探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如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 引导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 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评价探究成果: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推广。许多学校开展了探究式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角色转变困难、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五、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主题: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实施步骤:
- 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怎样的?”等。
- 收集信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 分析问题: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了解其化学反应过程。
-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理,如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六、结论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我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克服现有问题,推动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