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针对张厚粲所著《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问题:简述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研究者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以及从大量数据中识别出潜在的规律和模式。此外,统计方法还可以用于测试假设、预测结果和解释现象。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问题:列举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描述性统计
  • 推论统计
  •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实验设计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

问题:简述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统计方法逐渐应用于这两个领域,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统计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问题:解释以下概念: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频率、概率、统计量、参数、观测值。

答案

  •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 总体: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 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 概率: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 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 观测值: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第二章 统计图表

第一节 数据的初步整理

问题:简述数据初步整理的步骤。

答案:数据初步整理的步骤包括:

  1. 收集数据
  2. 清理数据
  3. 分类数据
  4. 编码数据

第二节 次数分布表

问题:解释次数分布表。

答案:次数分布表是用于展示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出现的频率的表格。它通常包括数值和对应的频数。

第三节 次数分布图

问题:列举常见的次数分布图。

答案:常见的次数分布图包括:

  • 条形图
  • 直方图
  • 折线图
  • 饼图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问题:列举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答案: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包括:

  • 散点图
  • 折线图
  • 面积图
  • 散布图

第三章 集中量数

第一节 算术平均数

问题:解释算术平均数。

答案: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第二节 中数与众数

问题:解释中数与众数。

答案

  • 中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第三节 其他集中量数

问题:列举其他集中量数。

答案:其他集中量数包括:

  • 几何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第四章 差异量数

第一节 全距与百分位差

问题:解释全距与百分位差。

答案

  • 全距: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百分位差: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特定百分位的数值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差。

第二节 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

问题:解释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

答案

  • 平均差:一组数据中各数值与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 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第三节 标准差的应用

问题:简述标准差的应用。

答案:标准差在统计学中广泛应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不同数据集的波动性以及进行假设检验等。

第四节 差异量数的选用

问题:如何选用差异量数?

答案:选用差异量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数据的分布类型
  • 数据的离散程度
  • 研究目的

第五章 相关关系

第一节 相关、相关系数与散点图

问题:解释相关、相关系数与散点图。

答案

  • 相关: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数值。
  • 散点图:用二维平面上的点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第二节 积差相关

问题:解释积差相关。

答案:积差相关是一种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第三节 等级相关

问题:解释等级相关。

答案:等级相关是一种用于衡量有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质与量相关

问题:解释质与量相关。

答案:质与量相关是指变量之间既有定量关系又有定性关系的相关类型。

第五节 品质相关

问题:解释品质相关。

答案:品质相关是指两个品质变量之间相关的关系。

第六节 相关系数的选用与解释

问题:如何选用与解释相关系数?

答案:选用与解释相关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相关系数的类型
  • 相关系数的数值
  • 数据的分布类型

第六章 概率分布

第一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

问题:解释概率的基本概念。

答案: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二节 正态分布

问题:解释正态分布。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其形状呈对称的钟形。

第三节 二项分布

问题:解释二项分布。

答案: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在固定次数的独立实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

第四节 样本分布

问题:解释样本分布。

答案:样本分布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的分布情况。

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一节 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问题:解释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答案

  • 点估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 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
  • 标准误:点估计的标准差,用于衡量点估计的精度。

第二节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问题:简述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

答案: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主要包括:

  • 简单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