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手指谣作为一种简单有趣的教育方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手指谣的学习,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能在游戏中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语言表达。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手指谣的基本内容。
  2. 通过手指谣的练习,提高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手指谣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 难点:将手指谣与动作、语言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表达。

活动准备

  • 简易图谱、手指上画上娃娃头像。
  • 录音设备,播放手指谣音乐。
  • 手指玩具或装饰品,用于游戏互动。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手指名称

  1. 老师伸出一只手,弯曲手指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刚才是谁向我们问好?”
  2. 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娃娃的名称,并一一向它们问好。

二、学做动作,理解动词

  1. 认识手指娃娃,进行“听口令”游戏,如:“老师说食指食指碰碰”,幼儿就作出相应的动作。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动词“碰、并、捏、翘”。

三、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 老师按儿歌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达。
  2. 老师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跟唱。
  3. 教师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把儿歌念一遍。

四、尝试仿编儿歌

  1. 老师的手指还会变许多的东西呢,引导幼儿进行手指变形。
  2.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儿歌的创编,如:“我用大拇指变出了一棵树,中指变出了一朵花……”
  3. 完整朗诵创编儿歌,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五、游戏互动

  1. 利用手指玩具或装饰品,进行“手指变变变”游戏,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新的手指谣。
  2. 小组合作,进行手指谣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手指谣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手指谣的基本内容和动作,提高了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仿编儿歌和游戏互动,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