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和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然而,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侵犯消费权益的手段层出不穷。为了帮助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本文将揭秘常见的诈骗手法,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指南,以守护消费者的钱包安全。

一、常见诈骗手法及防范指南

1. 共享屏幕诈骗

手段简介:诈骗分子冒充客服或平台工作人员,以账户异常、扣费取消等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带有共享屏幕功能的会议软件,通过实时监控获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迅速转移资金。

防范要点

  • 不共享:拒绝陌生人提出的共享屏幕要求。
  • 不点击:警惕不明链接或二维码,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 速报警:若已泄露信息,立即挂失账户并拨打110报警。

2. 演唱会门票诈骗

手段简介:诈骗分子利用低价诱惑,声称有稀缺低价票,吸引歌迷付款后消失无踪;或使用虚假链接,发送看似正规的购票链接,实则为钓鱼网站,窃取个人信息与钱财;或者利用预售骗局,以提前预定之名,骗取预付款后失联。

防范要点

  • 找官方:通过演出主办方、正规票务平台购票,确保渠道可靠。
  • 莫贪低:别轻信远低于市价的门票,避免因贪便宜而受骗。
  • 核信息:仔细核对网址、客服电话等信息真伪,转账前再三确认。

3. AI换脸视频诈骗

手段简介: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伪造亲友或银行工作人员的实时视频,以紧急转账、账户异常为由诱导汇款。

防范要点

  • 核身份:任何视频通话要求转账时,需通过其他方式(如电话、见面)二次核实身份。
  • 慎转账:涉及转账汇款,务必谨慎,不被紧急话术催促。

4. 购买购物卡诈骗

手段简介:诈骗团伙利用购物卡,以低价诱惑消费者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或退款。

防范要点

  • 查评价:注意查看卖家信誉评价,优先选择有良好口碑的商家。
  • 正规平台:通过正规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私下转账。

二、金融科技反诈助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风控体系,提高反欺诈能力。

1. 智能风控系统

一些金融机构建立了智能风控系统,实时监测账户异常行为,对交易对手、交易金额、交易设备可疑的自动触发预警,有效拦截诈骗行为。

2. 大数据技术

通过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分析用户行为,识别潜在的风险,提前预警,降低诈骗风险。

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和拦截异常交易,提高反欺诈效率。

三、总结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习识别常见诈骗手法,掌握防范技能,共同守护钱包安全。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应加强反欺诈能力,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