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在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宜春学院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为当地学子开启了求学新篇章。本文将揭秘宜春学院分校——大立教育,探讨其如何重塑本地求学新篇章。

一、立德树人,筑师生命运共同体

大立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构建师生学习、成长、发展共同体。学校明确了“学生在哪里,我们的责任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将育人职责落到实处。

1. 育人理念

  • 明确学生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
  • 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需求同步。
  • 贴心服务紧跟学生需求期待。
  • 教育警示关注学生问题风险。

2. 文化建设

  • 打造“五个一流”文化:师德师风、教学学风、校风班风、工作作风、育人新风。

二、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立教育以新型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

1. 平台建设

  • 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
  • 强化就业-专业-产业三业联动。

2. 学科专业优化

  •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本科招生专业从69个优化至54个。
  • 30%的专业直接服务于地方产业。

3. 新工科实验班

  • 从数理化生4个专业学院选拔优秀学生开设新工科实验班。
  • 聘请杰出校友陈仙辉院士作为指导老师。

三、校地共生,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大立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点的积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

1. 校地合作

  • 制定并落实《宜春学院服务地方发展行动计划》。
  • 聚焦宜春新能源产业、富硒农业、中医药产业等发展。
  • 成立5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新能源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江西省重点建设产业学院。

2. 校企合作

  • 聚焦宜春市主导产业,重点布局锂电新能源、人工智能、硒与大健康等领域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
  • 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五个一工程”,形成合作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长效化融合发展模式。

3. 产教融合联盟

  • 建立产教融合联盟,派出30名省科技特派员。
  • 推动合作项目40多个。

四、结语

宜春学院分校——大立教育,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为当地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在立德树人、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地共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重塑本地求学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