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改革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将从政策背景、改革措施、实际成效等方面,对宅基地改革的新突破进行深入剖析。
一、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国家启动了宅基地制度改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二、改革措施
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扎实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宅基地使用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针对历史形成的超占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引导农民退出多余宅基地。
自愿有偿退出政策: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宅基地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宅基地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农民合理建房需求。
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创新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模式,推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壮大、文物保护传承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三、实际成效
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农户通过有偿退出宅基地,获得了财产性收益,增加了收入来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形象。
促进乡村振兴: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案例分析
平罗县:平罗县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了超占有偿使用、转让政府补贴、审批县域统筹、新增多元保障等规范化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资源错配难题。
大武口区龙泉村:龙泉村将农户闲置住宅集中整治后出租给工商企业、返乡创业者,发展特色民宿经济,实现了农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双增长。
惠农区省嵬村:省嵬村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退出后,助推省嵬城西夏遗址保护性开发,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总结
宅基地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