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政府预算是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成为衡量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背景、目的、实施主体以及监督机制,旨在揭示谁在监督我们的“钱袋子”。

一、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背景与目的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国政府开始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

2. 目的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
  • 促进政府部门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强化财政监督,防止财政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主体

1. 评价主体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包括:

  • 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 评价机构: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
  • 社会公众: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参与评价。

2. 评价对象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

  •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
  • 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
  • 各类财政专项资金。

三、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

1.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指政府部门内部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包括:

  •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绩效评估;
  •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绩效监控;
  •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

2. 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指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包括:

  • 立法机关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监督;
  • 行政监察机关监督:各级监察机关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监督;
  • 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监督。

四、案例分析

以某市2019年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为例,分析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

1. 评价准备阶段

  • 确定评价对象:某市2019年政府预算;
  • 组建评价团队:由政府部门、评价机构和社会公众代表组成;
  • 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2. 评价实施阶段

  • 收集资料:收集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结果等方面的资料;
  •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3. 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 向政府部门反馈评价结果;
  • 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 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五、结论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评价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