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营养支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继续教育作为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医学继续教育中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营养支持策略。

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

营养不良的定义与分类

营养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个部分。

  • 营养不足: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疾病相关营养不良。
  • 营养过剩:如肥胖、糖尿病等。

营养不良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

  • 体质量指数(BMI):BMI<18.5,且一般情况差的患者。
  • NRS-2002评分中的营养状态受损部分:评分达到3分,就属于有营养不足情况。

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

  • 满足90%液体目标需求
  • 满足70%(70%~90%)能量目标需求
  • 满足100%蛋白质目标需求
  • 满足100%微量营养素目标需求

营养不良治疗的最高目标

  • 调节异常代谢
  • 改善免疫功能
  • 控制疾病(如肿瘤)
  •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生存时间

营养支持的五阶梯治疗原则

  1. 营养教育
  2. 口服营养补充(ONS)
  3. 全肠内营养(TEN)
  4. 部分肠外营养(PPN)
  5. 全肠外营养(TPN)

营养支持的具体实施

肠内营养制剂和管饲途径的选择

  • 肠内营养的优点:
    • 符合病人生理
    • 保持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和正常的分泌功能
    • 增加胃肠粘膜的抵抗力
    • 减少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及脓毒症、MODS发生率
  •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 口腔手术、颜面灼伤等原因致进食、吞咽困难者
    • 脑血管病变、脑外伤或煤气中毒的昏迷病人
    • 老年痴呆症等意识障碍或进食能力低下者
    • 食道狭窄、放射性食道炎或食道粘膜灼伤者

肠外营养的实施

  •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 重度营养不良
    • 肠道功能障碍
    • 肠道手术前后
    • 肠道吸收不良

总结

医学继续教育中的营养支持之道,是医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实践,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营养支持策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