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春耕备耕时节,农资产品需求旺盛。然而,市场上农资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农民朋友在选购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导致损失。本文将揭秘农资选购五大误区,帮助农民朋友智慧消费,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误区一:贪图便宜,购买流动商贩的农资

有些农民朋友为了节省开支,选择购买流动商贩的农资产品。然而,这类商贩往往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去年,马鞍镇就有一位西瓜种植户因为购买使用了外地农药贩子推销的杀菌剂而造成药害,最终导致20亩西瓜苗全部死亡,损失至少在1万元以上。

误区二:不索要、核对和保存发票

购买农资时不索要发票,或者在索要发票后对品牌、规格型号等项目不进行认真核对,以及在拿到发票后不妥善保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以至在利益受损后因为没有证据而遭遇维权难。

误区三: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对农作物新品种、农药、化肥等农资,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播种时间、药肥含量、有效期限、稀释浓度、适用时间及方式等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免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误区四:盲目跟风购买,忽视产品适用性

一些农民朋友在选购农资时,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影响,盲目跟风购买。实际上,应根据本地土壤、气候及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农资产品。

误区五:忽视农资存储,导致产品过期失效

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有一定的保质期,农民朋友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购买过期产品。同时,在储存过程中要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产品失效。

智慧消费指南

  1. 选择正规商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时,请到证照齐全(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信誉良好的正规门店或品牌经销商处选购,切勿轻信流动摊贩、无证经营者的低价推销。

  2. 查看产品信息:仔细查验产品包装是否完整,标签是否标注生产许可证号、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信息。

  3. 警惕虚假宣传:对宣称“绝对高产”、“包治百病”等夸大功效的广告保持警惕,不盲目跟风购买。

  4. 索要购买凭证:务必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或销售凭证,妥善留存产品包装、标签及少量样品,作为维权依据。

  5. 谨慎网购农资: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农资时,选择官方旗舰店或信誉良好的网店,核实经营者资质,留存交易记录、产品详情页截图及聊天记录。

结语

农民朋友在选购农资时,要警惕五大误区,做到智慧消费。只有选择正规渠道、了解产品信息、谨慎购买,才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