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交流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跨文化碰撞,打破语言壁垒,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本文将深入探讨交流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交流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由于语言、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交流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因素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交流式教学强调在实际交流中学习语言,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交流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创设跨文化学习环境
为了打破语言壁垒,培养全球视野,教师应创设一个跨文化学习环境。这包括:
- 引入多元文化教材:选择涵盖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材,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 组织跨文化活动: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外语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
-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文化资讯等。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语言训练:注重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开展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跨文化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交流式教学的关键,其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 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等,避免在教学中产生误解。
- 语言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交流式教学的教学方案。
三、交流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一:大学英语课堂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 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在讲解课文时,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文化背景的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举办英语角活动:定期举办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案例二:中学语文课堂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 引入中外名著:将中外名著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
- 举办文学沙龙:让学生就中外名著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开展跨文化写作:让学生以不同文化背景为题材进行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结论
跨文化碰撞下的交流式教学,有助于打破语言壁垒,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通过创设跨文化学习环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可以有效地实施交流式教学,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