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4.0的浪潮席卷而来,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莱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在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致力于培养一批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精英。本文将详细介绍莱芜智能制造教育的现状、特色以及取得的成果。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现状

1. 政策支持

近年来,莱芜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智能制造教育。如《莱芜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2. 学校布局

莱芜市拥有多所高职院校,如莱芜技师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均设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这些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师资力量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以莱芜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技师1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市级技能大师5人。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特色

1. 校企合作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注重校企合作,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汇金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技术培训、联合科研、产品试制等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实训基地建设

莱芜市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如莱芜技师学院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建筑面积8208平方米,各类机床设备300多台套,仪器设备值5000多万元。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3. 技能竞赛

莱芜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如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机器人技能大赛等。通过竞赛,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成果

1. 高就业率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注重学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以莱芜技师学院为例,该专业订单班毕业生实现了招生及招工,毕业及就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 优秀人才涌现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教师张元、郭超参加数控铣项目获得济南市第二名。这些优秀人才为莱芜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产业发展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为莱芜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莱芜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纳入国家试点,成为全省最有发展潜力、创新实力最强的产业集群。

总结

莱芜智能制造教育在政策、学校、师资、实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莱芜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未来,莱芜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