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城市到乡村,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方式的创新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四川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破解难题,探索创新之路,共同培育未来栋梁。
一、教育质量提升:标杆引领,补齐短板
1. 标杆引领
四川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标杆引领。这意味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需要与东部地区教育质量作比较,特别是在高校科技创新引领方面要走在前列。四川高校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四川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推动作用。
2. 补齐短板
在补齐短板方面,四川应重点关注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农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这些地区教育资源条件有限,教育质量不高。四川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帮扶,逐步补齐这些地区的教育短板。
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破解“提能促优”难题
1. 加强教育管评立规
甘孜州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和体育局始终把人才兴教、人才强州工作作为重大任务。通过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相关制度,对教师进行考核、培训、淘汰,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创新人才评价赋能
四川应坚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注重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通过设置学生满意度等评价项目,增强社会公认度,激发教育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信息技术支撑:破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难题
1. 信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牛区、龙泉驿区三个区域入选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2. 动态数据伴随式采集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敏分享了成都开展教育评价的经验做法。从市域层面,成都对标智慧蓉城8N场景建设要求,规划形成全生命周期教育应用体系,探索基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数据伴随式采集。
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城带乡,优势互补
1. 科学合理划分学区范围
四川坚持综合考量原则,突破单一按照行政区划确定学区的思路,综合权衡县域经济区规划、学校空间位置、学校教育发展条件和水平、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等各种因素,系统合理划分学区。
2. 探索多样适宜的学区管理模式
四川各地依据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学校意愿和资源需求等情况,灵活构建适合于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学区管理模式。如攀枝花市西区、盐边县等地实行资源统筹力度较大的学区长学校管理模式。
五、创新教学方式:自导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自导式教学改革
四川省教科院与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武侯区教科院深化院地合作,推进自导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都市机投小学校成为首批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
2. 以评促教,借助远程听评课系统
机投小学通过专家引领,教师行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借助远程听评课系统,实现课堂教学行为可测、可视、可量化。
结语
四川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之路,破解教育难题,共同培育未来栋梁,四川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