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学院:体育美育浸润计划赋能边疆教育,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

普洱市,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近年来,普洱市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边疆教育振兴方面,普洱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普洱学院如何通过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为边疆教育注入新活力,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

精准帮扶:破解师资结构性匮乏难题

普洱学院的体育美育浸润计划针对边疆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师资资源匮乏的现状,创新实施“双导师制”顶岗教学。例如,在江城民族小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胡浇健在指导教师的线上线下双线督导下,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和进行巡回走教,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送教教学任务。

学校建立动态调整梯度补充机制,根据驻点学校需求调整派驻专业结构。2025年春季学期,针对孟连县民族中学新增的佤族舞蹈课程需求,学院增派3名舞蹈教育专业学生,并引入云南绝版木刻非遗传承人开展美育跨学科教学,将普洱茶文化、佤族织锦等元素融入课堂,实现“一校一品”特色课程全覆盖。

课程革新:打造浸润特色育人体系

在孟连县中小学,体育学院民族啦啦操队指导下,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巧妙融合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采。孟连县部分中小学校啦啦操项目实现了新突破,分别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荣获冠军,成为体育美育浸润行动的亮点之一。

美育领域,学院与云南省教科院共建“新高考送教帮扶团队”,协助驻点学校成立啦啦操、武术、陀螺、气排球、羽毛球等多个社团,积极培养体育社团学生骨干。体育学院派驻学生练文明(退伍军人)带头组建了江城思源实验学校国旗护卫队,积极协助开展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赛事赋能:激活校园体育美育生态

2024年12月,学院携手江城县教体局举办首届“浸润杯”青少年运动会,设置陀螺、高脚竞速等12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全县23所学校1200余名学生参赛。运动会期间,学院派驻师生担任裁判员、技术指导,实现赛事组织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美育赛事方面,在第七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暨2023年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上,江城支教团的同学还联合参与了中国队牛彩绘大赛、丢包比赛、陀螺比赛并取得了佳绩;孟连支教团队27名师生在带队教师杨淑敏的指导下,代表孟连县参加普洱市“五一”职工文艺汇演。

总结

普洱学院通过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为边疆教育注入新活力,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这一计划不仅破解了师资结构性匮乏难题,还推动了课程革新和赛事赋能,为普洱市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