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内陆,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近年来,青海农业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以高原特色农作物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本文将探讨青海农业的绿色崛起之路,分析其高原特色,并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青海农业的绿色崛起
调整生产结构,提升单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农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调整生产结构,着力提升单产,加大基础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力明显提升。2006-2017年期间,油料和粮食生产分别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和十一连增,产量持续稳定在30万吨和100万吨以上。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青海畜牧业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但也带来了不小的生态压力。2008年以来,青海从提出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到率先在全国牧区探索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实现了畜牧业发展的完美转型,11.5万户牧民从中受益。
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农牧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到1978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仅有113元。多年来,青海积极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促进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青海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93元,突破万元大关。
高原特色农业的推进
青稞、春油菜、马铃薯、蚕豆四大主导作物
青海农业以高原特色农作物为核心,青稞、春油菜、马铃薯、蚕豆为四大主导作物。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生命之粮,青海年产量16万吨,衍生出青稞酒、葡聚糖口服液等30多种产品,商品化率高达83%。春油菜作为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超200万亩,青杂系列品种占全国杂交春油菜面积85%,年创收超80亿元。
特色经济作物的蓬勃发展
青海特色经济作物同样耀眼,柴达木盆地枸杞年产量9万吨,远销30国;藜麦适应高海拔环境,兼具观光效益;冬虫夏草、大黄等500余种中藏药材品质驰名中外。
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育种与产业链延伸
青海农作物充分依托冷凉气候、强紫外线、无污染净土的生态优势,未来将通过科技育种与产业链延伸,持续强化高原牌绿色牌竞争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青海在中国生态保护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青海必须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发展之路。加强源头保护,筑牢生态经济之基,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牧区农牧业改革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始终坚持深化农牧区农牧业改革。
结论
青海农业的绿色崛起,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生态的保护和改革的推动。未来,青海农业将继续发挥高原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青海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