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学业评价改革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将汇报一些创新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体系重构
1.1 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生态
以团结大街第二十二小学为例,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深度挖掘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采用“基础类-拓展类-定制类”课程开发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体学生、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网络。
1.2 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例如,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以“非纸笔测评”为载体,串联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探秘年历、制作日历等环节中,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二、课堂范式革新
2.1 构建“一观两学”评价模型
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以核心素养导向,构建“一观两学”评价模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堂效果三大板块全面评价课堂教学。
2.2 课堂展示与研讨
例如,南京市鼓楼区小学教育集团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中,通过课堂展示、主题研讨等形式,呈现了评价引领教学变革的创新实践。
三、课题研究深化
3.1 深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例如,在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中,一些地区积极探索深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核心素养评价改革
例如,海淀教科院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与学述评制度建设与实施方法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四、评价体系完善
4.1 构建校本绿色评价体系
例如,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从初步探索到搭建信息平台,再到优化分项等级表现性非纸笔综合评价框架,最终形成覆盖全学科、多场域的校本绿色评价体系。
4.2 评价连续体引领教学变革
例如,南京市天正小学教育集团以“正成长:评价连续体”推送教学变革的多元路径,构建全域赋能的智慧评价新生态。
五、总结
我国各地区在学业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新路径,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