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夏日炎炎,清凉的水域成为消暑避暑的首选之地。然而,看似温柔的水面下却潜藏着致命的危险。溺水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溺水意识,本文将深入探讨溺水防范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方法。

溺水事故的现状与危害

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因溺水死亡,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比较高。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沿海地区。

危害

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溺水防范知识

防溺水七不准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沟、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
  7. 不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三要

  1. 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
  2. 要到有防护措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游泳场所游泳。
  3. 要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或报警。

校内外水域安全风险

校内及周边水域

  1. 校园湖泊、池塘、校内穿流河道等水域,常因水质清澈、环境静谧让人放松警惕,但水下可能存在暗流、淤泥、水草缠绕等隐患。
  2. 学生在校园内游泳或嬉戏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校外自然水域

  1. 江河、水库、山涧等水域存在急流、漩涡、断崖式水深变化,且水温差异大易引发抽筋。
  2. 部分水库堤坝湿滑,无防护栏,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海边浴场

  1. 离岸流(垂直海岸向海中流动的狭窄强水流)是海边溺水主因,潮汐变化易导致游客被困礁石,风浪大时救生员可能无法及时救援。
  2. 风浪大时,海边游泳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人工泳池/水上乐园

  1. 泳池排水口吸力、水上滑梯碰撞、深浅水区标识不清、救生员视线盲区均可能引发事故。
  2. 酒后游泳、空腹/饱腹后剧烈运动更易溺水。

溺水自救与互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自救

  1. 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
  3. 遇到漩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

总结

溺水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守护生命每一刻,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同时,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