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盐城职教在实践与创新之路上的探索,分析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构建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国防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1.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同时,增加实践课时,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

2.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学院利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此外,学院还精心打造了绣瓷社团、KAK街舞社、布艺工纺等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1. 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学院开设了汽车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工程、服装设计、能源材料、艺术设计、商贸管理等贴近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

2. 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学院重点建设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汽车类专业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健全专本衔接制度,保障系统培养质量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

1. 科学确定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

学院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学校资质标准,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

2. 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院与合作高校共同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相衔接贯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1.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学院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学院根据职业标准,调整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五、总结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健全专本衔接制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这些经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