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会计学概述 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1.3 会计的目标与任务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1 会计要素的分类 2.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

  3.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填制 3.2 会计账簿的种类与登记

  4. 会计报表 4.1 资产负债表 4.2 利润表 4.3 现金流量表

  5. 会计核算方法 5.1 增值税核算 5.2 成本核算 5.3 费用核算

  6. 会计电算化 6.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 6.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

  7.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7.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7.2 会计法律责任

1. 会计学概述

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会计是一门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原理,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学科。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为企业提供经济决策依据
  • 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 依法纳税
  • 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

  • 持续经营假设
  • 货币计量假设
  • 会计主体假设
  •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历史成本原则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一贯性原则

1.3 会计的目标与任务

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工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会计的任务包括:

  • 记录经济业务
  • 分类、汇总经济业务
  • 分析、报告经济业务
  • 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1 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类。

2.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

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用于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记录。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 符合会计要素分类原则
  •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 简便易行

3.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填制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原始凭证包括收据、发票、支出凭证等;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3.2 会计账簿的种类与登记

会计账簿分为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总账用于汇总各类会计科目;明细账用于详细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日记账用于逐日记录经济业务。

4. 会计报表

4.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

4.2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状况的报表。

4.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的报表。

5. 会计核算方法

5.1 增值税核算

增值税核算是指对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进行核算。

5.2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

5.3 费用核算

费用核算是指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

6. 会计电算化

6.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6.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主要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成本核算、税务申报等功能。

7.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7.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等。

7.2 会计法律责任

会计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违反会计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罚款、拘留、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