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免疫概述
1.1 计划免疫的定义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儿童免疫特点,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2 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二、计划免疫程序
2.1 我国儿童免疫规划
我国儿童免疫规划主要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2.2 免疫程序
- 出生:卡介苗
- 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 3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 4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 6个月:乙肝疫苗、白破疫苗
- 8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 1岁:白破疫苗
- 1.5岁:麻腮风疫苗
- 2岁: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三、疫苗种类及作用
3.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制成的疫苗,如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等。其优点是安全性较高,缺点是免疫效果相对较弱,需多次接种。
3.2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经过处理后制成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其优点是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接种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3.3 疫苗佐剂
疫苗佐剂是指与疫苗混合使用的物质,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氢氧化铝、甲醛等。
四、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4.1 接种对象
计划免疫针对的对象主要是0-6岁儿童。
4.2 接种时间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避免错过接种时间。
4.3 接种禁忌
- 患有严重疾病者
- 患有过敏性疾病者
-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者
-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者
4.4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以防出现过敏反应。
五、疫苗不良反应及处理
5.1 疫苗不良反应类型
-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
- 全身反应:发热、头痛、乏力等。
- 过敏反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5.2 疫苗不良反应处理
- 局部反应:冷敷、热敷等。
- 全身反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等。
- 过敏反应:立即就医。
六、总结
掌握计划免疫知识,有助于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作为家长和医护人员,应重视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