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了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提高公众的溺水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本文将从风险识别、科学预防、紧急应对、家校协同等方面,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溺水防范与应急知识指南。

一、致命误区:警惕这些行为

1. 野泳与嬉戏打闹

看似平静的水域暗藏漩涡、深坑,水库、河塘、工地水坑等野泳点事故频发。因此,应避免在非游泳区域嬉戏打闹。

2. “我会游泳,不怕水”

即便擅长游泳,抽筋、水草缠绕、低温痉挛也可能致命。因此,游泳时应选择安全区域,并做好防护措施。

3. 盲目救援

手拉手施救、未成年人下水导致连环溺水等惨剧屡见不鲜。遇到溺水者时,应立即寻求专业救援,切勿盲目施救。

4. 监护盲区

低龄儿童独留浴室、农村水井未加盖、智能手表定位泄露等隐患常被忽视。家长和监护人应提高警惕,确保孩子远离危险。

二、家庭防护:家长必做的5项硬核措施

1. 隔离危险水体

家中水桶、浴缸加盖,房屋25米内有池塘的安装门栅栏。带孩子游泳时,确保场所配备救生员,远离深水区和非游泳区。

2. 设备管控

苹果手机开启屏幕使用时间,限制游戏和社交软件使用时长;安卓设备安装Google Family Link监控浏览记录。

3. 支付安全

关闭免密支付,设置单笔消费限额(如微信支付500元/笔)。

4. 日常教育

教会孩子防溺水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不盲目施救等。每周进行15分钟家庭安全课,模拟同伴落水如何呼救,遇到陌生链接如何处理。

5. 重点监护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需落实临时监护人。

三、紧急应对:掌握这些自救和救援技巧

1. 自救方法

  •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 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2. 救援方法

  •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 若没有救护器材,视情况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3. 岸上急救

  • 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 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四、家校协同:共同预防溺水事故

1. 加强安全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定期开展演练

学校可定期组织防溺水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救援技巧。

3. 建立预警机制

学校和家庭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溺水隐患。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