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上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了解并掌握水上安全知识,对于预防溺水事故、保障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防溺水“七不”原则

  1. 不私自下水游泳:未经家长或监护人同意,不得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与同伴私自结伴游泳,确保有成人监护。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必须由成人陪同,确保安全。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施的水域。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避免因不熟悉水域环境而发生意外。
  6. 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沟、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确保上下学途中的安全。
  7. 不擅自下水施救:在他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寻求成人帮助。

三、防溺水“三要”原则

  1. 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确保在成人监护下进行水上活动。
  2. 要到有防护措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游泳场所游泳:选择正规场所,确保安全。
  3. 要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提高生存几率。

四、常见水域风险点

  1. 校内及周边水域:如校园湖泊、池塘、校内穿流河道等,存在暗流、淤泥、水草缠绕等隐患。
  2. 校外自然水域:如江河、水库、山涧等,存在急流、漩涡、断崖式水深变化,水温差异大易引发抽筋。
  3. 海边浴场:如离岸流、潮汐变化、风浪大时救生员可能无法及时救援等风险。
  4. 人工泳池/水上乐园:如泳池排水口吸力、水上滑梯碰撞、深浅水区标识不清、救生员视线盲区等风险。

五、水上安全知识普及

  1. 认识水域警示标志:如救生员的着装颜色与警示标志,代表安全监护区和绝对禁止涉水的危险预警。
  2. 掌握游泳技能:游泳不仅是运动,更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生存技能。
  3. 河边救援有讲究:在河边散步时看到有人落水,应立即呼救,寻求成人帮助或报警。

六、水上安全教育活动

  1. 水上安全进校园:通过讲座、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幼儿和师生的水上安全意识。
  2. 水上安全知识宣传:通过动画片、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水上安全知识。
  3. 志愿者活动:志愿者在重点水域进行防溺水宣传和救援演练,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掌握水上安全知识,守护夏日欢乐,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