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本文将深入解析山东省如何开启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门,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

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

规划引领

济南市制定了《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和多方论证,确保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规划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千人指标进行提升,以应对人口政策调整和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

增量供给

青岛西海岸新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超过20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5.2万个。

集团化办学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办园,通过优质师资、办学理念、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新建学校幼儿园的高起点发展。截至目前,新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提高至71.3%,幼儿园公民办联盟共同体由48增加至52个。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创新教学模式

泰安市通过“组团式”帮扶模式,将山东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岳普湖县,引入山东先进教学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差、自控力弱等问题,提出“因材施教、低起点小步快跑”的教学模式。

强化教研支撑

山东省强化教研支撑,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行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实现减量增效。

推进课后服务

全省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应开尽开,建立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运用数字技术为课后服务赋能,解决学生寒暑假期托管难题。

社会参与和教育合作

援建项目

山东省与多个地区开展教育合作,如山东滨州市对祁连县的教育援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4.6亿余元,实施援建项目59个,派遣多批干部及柔性人才,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东西部协作

酉州中学与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帮扶,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学习、教研交流活动10余次,深化鲁渝协作,助推基础教育提档升级。

结论

山东省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参与和教育合作,成功开启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门。这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也为更多孩子提供了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