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题概述
高考地理实验题旨在通过模拟或验证地理原理,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及应用能力。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解释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经典地理实验分类及核心考点
1. 大气运动与热力环流相关实验
(1)热力环流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原理)。
实验材料:玻璃箱(或透明容器)、蜡烛、冰块、蚊香、火柴。
实验步骤:
- 在玻璃箱内一侧放置点燃的蜡烛(热源),另一侧放置冰块(冷源);
- 关闭箱盖,点燃蚊香置于箱底开口处,观察烟雾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烟雾从冰块一侧下沉,流向蜡烛底部(近地面冷高压流向低压),再从蜡烛上方上升,经箱顶流向冰块上方(高空热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闭合环流。
原理应用: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分析大气污染扩散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高考考查点:实验现象描述、环流示意图绘制、实际案例(如城郊温差对雾霾的影响)。
(2)大气保温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原理)。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烧杯、温度计、透明玻璃片。
实验步骤:
- 向两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一杯覆盖玻璃片,另一杯敞口;
- 定时测量并记录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覆盖玻璃片的烧杯温度下降较慢。
2. 地球运动相关实验
(1)地球自转与公转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实验材料:地球仪、激光笔、计时器。
实验步骤:
- 将地球仪放置在激光笔照射下,调整角度,使激光笔与地球仪表面平行;
- 同时启动计时器和激光笔,观察激光笔在地球仪表面移动轨迹;
- 改变地球仪角度,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激光笔在地球仪表面移动轨迹呈现东西方向,证明地球自转; 地球仪角度改变,激光笔轨迹改变,证明地球公转。
(2)昼夜更替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昼夜更替现象。
实验材料:地球仪、灯光、计时器。
实验步骤:
- 将地球仪放置在灯光照射下,调整地球仪角度,使灯光与地球仪表面平行;
- 同时启动计时器和灯光,观察灯光在地球仪表面移动轨迹;
- 改变地球仪角度,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灯光在地球仪表面移动轨迹呈现南北方向,证明昼夜更替现象。
三、解题技巧
-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是解决实验题的关键。
- 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找出与实验原理相关的关键信息。
- 分析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实验结果。
-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将实验原理和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高考地理实验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经典实验题目的解题技巧,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