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装备的升级换代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江苏省在教育装备升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智慧校园的建设模式和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江苏如何引领智慧校园潮。

一、政策引领,构建智慧校园发展框架

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例如,《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教育体系。

二、集团化办学,优化资源配置

江苏省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联动”的运作机制,有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动集团内各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例如,铭传高中通过“名校办分校”的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集团内其他学校。

三、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江苏省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互动教学等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铭传高中在高二(19)班开展思政智慧课堂,师生通过智能终端即时生成学情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四、智慧教育体系构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江苏省通过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为教师提供全息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轨迹,助力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同时,创新推行“三环七步”精准教学模式,以建设“四有课堂”为抓手,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五、跨区域教育协作,共享智慧教育资源

江苏省积极开展跨区域教育协作,与涟水县等地区建立长效交流机制,在智慧教育资源共享、教师联合教研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六、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江苏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服务于课堂、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等方面,构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智慧教育体系。例如,肥西县成为全国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和央馆领航社素质课试点区。

七、AI赋能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江苏省积极探索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AI技术助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利用AI技术复活唐代大诗人李白,让学生在AI的辅助下探索知识的海洋。

总之,江苏省在教育装备升级和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江苏省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