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在《古诗文观止》教材中。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立志要攀登人生高峰的壮志豪情。
诗歌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望岳》正是杜甫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一首诗。
诗歌内容分析
开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即泰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有“岱宗”之称。诗人以“岱宗夫如何”开头,用疑问句的形式引出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接着,“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在齐鲁大地上的绵延,青色连绵,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中间部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造化,即大自然,钟神秀,形容泰山的美景如同神灵所钟爱。阴阳割昏晓,则是指泰山的高耸将昼夜分割,突显出泰山的雄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形容胸中激荡的情感;决眦,即眼泪。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向往之情。
结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表达了自己要攀登泰山极顶的壮志,同时以“一览众山小”来比喻自己的抱负和志向。这句诗寓意深刻,鼓舞人心。
诗歌赏析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同时,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即关注现实、关注人民。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望岳》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