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望岳》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泰山崇高与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赏析与教材全解指南。

一、诗歌背景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流寓岳阳,登临岳阳楼,远望泰山,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二、诗歌全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诗歌赏析

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问句开头,诗人以岱宗(泰山)作为背景,表达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岱宗,即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齐鲁,指山东地区,青未了,形容山色葱茏,生机勃勃。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造化,指自然界;钟神秀,比喻泰山的美丽景色如同钟声般悦耳动听。阴阳割昏晓,形容泰山高耸入云,将天地分割成两个世界。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壮丽景色的震撼之情。荡胸,形容心情激动;层云,指云层;决眦,形容眼睛睁得很大。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泰山景色,以及归鸟飞翔的景象。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泰山,俯瞰众山的豪情壮志。会当,表示决心;凌绝顶,指登上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形容登上泰山后,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

四、教材全解指南

1. 诗歌鉴赏

《望岳》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鉴赏这首诗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3)领悟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诗歌背诵

《望岳》是一首易于背诵的诗歌,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背诵:

(1)分段背诵,将诗歌分为四段,逐一背诵; (2)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岱宗”、“造化”、“层云”等; (3)借助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背诵效果。

3. 诗歌写作

在学习《望岳》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以下写作练习:

(1)仿写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 (2)以《望岳》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或摄影作品; (3)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登山的散文。

通过以上赏析与教材全解指南,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望岳》这首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