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杜工部集》中。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关于《望岳》的详细指导文章。

一、诗歌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风光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诗史”。《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游历山东泰山之时。

二、诗歌内容分析

《望岳》全诗如下: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古代帝王封禅之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诗人以问句开头,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而“齐鲁青未了”则描绘了泰山周边齐鲁大地的壮美景色。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神奇美丽。而“阴阳割昏晓”则描绘了泰山日出和日落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第三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荡胸”形容诗人内心的激动,而“决眦”则形容目光的锐利。诗人通过描绘云雾缭绕和归鸟飞翔的景象,表达了对泰山的向往之情。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表示决心,诗人表达了自己要攀登泰山极顶,俯瞰众山的壮志豪情。

三、诗歌主题思想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泰山为象征,寓意着攀登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诗歌艺术特色

  1. 意境优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泰山的壮美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真挚: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贯穿全诗,真挚感人。
  3. 结构严谨: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层,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五、诗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望岳》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具有以下作用:

  1. 传承文化: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特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陶冶情操: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和真挚情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激发想象:诗歌中的生动描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总之,《望岳》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严谨的结构,成为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