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收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无限敬仰和豪情壮志。以下是关于《望岳》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感。
  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泰山美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画面。
  4. 练习法: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展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泰山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读诗歌,圈画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字词含义。
  2. 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课堂讲解

  1. 介绍杜甫及其生平。
  2. 解释诗歌背景:杜甫在公元725年游览泰山,写下这首诗。
  3. 阐述诗歌内容:诗人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四、讨论交流

  1. 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诗歌内容,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二、深入探讨

  1. 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泰山、白云、流水等。
  3. 提问: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 介绍与泰山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泰山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1. 仿写一首描写家乡美景的诗歌。
  2. 收集与泰山相关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望岳》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学会分析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