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被收录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诗歌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沉郁顿挫。

《望岳》作于杜甫年轻时,当时他游历到泰山脚下,被泰山的雄伟景象所震撼,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二、诗歌内容

《望岳》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共八句,分为四联。下面分别对每联进行解读。

第一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泰山,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时,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夫,语气词,表示疑问。齐鲁,指今山东地区。青未了,形容泰山苍翠欲滴,生机勃勃。

这一联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泰山这一主题,为下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做铺垫。

第二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形容泰山景色神奇秀丽。阴阳,指日、月。割昏晓,形容日出和日落时分,阴阳交替,景色变幻。

这一联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日月的交替,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第三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形容心胸开阔。层云,指云层。决眦,指瞪大眼睛。归鸟,指归巢的鸟儿。

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站在泰山之巅,仰望天空,心胸开阔,目送归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之情。

第四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表示决心。凌绝顶,指登上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表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其他山峰,觉得它们都很渺小。

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攀登泰山之巅的决心和豪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诗歌主题

《望岳》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攀登高峰、胸怀壮志的豪情。

四、诗歌意义

《望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这首诗被选入,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