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在《杜工部集》中。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名山泰岳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豪迈情怀。以下是关于《望岳》的详细解析。

诗歌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望岳》作为他的早期作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诗歌内容

《望岳》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解析

  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岱宗”指的是泰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尊为“岱宗”。
    • “夫如何”是询问泰山的景象如何。
    • “齐鲁青未了”指齐鲁大地(今山东地区)的山色连绵,青翠欲滴。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造化”指天地万物生成的自然规律。
    • “钟神秀”比喻泰山的美丽如钟灵毓秀。
    • “阴阳割昏晓”形容泰山高大,将阳光分割成明暗两部分,形成晨昏的景象。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荡胸”形容内心激动。
    • “层云”指层层叠叠的云彩。
    • “决眦”指眼角因用力而裂开。
    • “归鸟”指归巢的鸟儿。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表示将来一定会。
    • “凌绝顶”指登上泰山的顶峰。
    • “一览众山小”比喻站在高处,俯瞰其他山峰,显得其他山峰都很渺小。

教学意义

《望岳》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篇,具有以下教学意义:

  • 文学价值: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思想教育:诗歌表达了诗人远大志向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审美教育:诗歌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

总结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